分卷阅读238

间走出来,宋凤林不喜欢汗臭味,刘湛已经养成了从兵营回来先冲澡的习惯。
  “听说今天周随又来了?”宋凤林取下架子上的布巾替他擦背上的水。
  刘湛嗯了一声。“不管就是,左右奈何不了我。”
  “长期以往于名声有碍。”宋凤林顾虑道。
  刘湛转过身来。
  宋凤林看着他认真道:“我知道你并不在乎,但是若落实了背主的罪名,天下文人学子不会管你有何功绩,必定会群起攻之,甚至扭曲是非黑白,将你列为十恶不赦之徒。”
  刘湛坐下眼中有着思量。“当年大楚开国皇帝篡位自立如何令天下臣服?”
  “大楚开国皇帝穷兵黩武,若有不从便……”忽然宋凤林惊讶的看着刘湛,却见刘湛嘴角含着意味不明的笑。
  知道刘湛定有别的想法,宋凤林一时头大如斗。
  “你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我。”刘湛伸手将他拉到腿上坐着。“你认为我一旦得到北疆还会乖乖给大楚当臣子?甚至奉他为上国?”
  宋凤林愕然。
  “我计划下一个月出兵夺卢丰县正打算跟你商量。”刘湛圈着他。
  “如今咱们麾下兵力扩充得太快了,光靠你经营产业如何养得起?唯有夺下燕军占领的城池,夺下他们的粮草辎重,如此方能渡过这两年。”
  宋凤林很快冷静下来,他知道愿意随波逐流任人摆布的就不是刘湛了。
  大楚独尊儒家,楚人深受忠君的儒家思想熏陶,尤其是年轻一代学子。
  为什么赵恒甫历经四朝不管新君如何铲除先帝旧臣却依旧对他礼遇有加,因为赵恒甫的恩师乃孔子亲传嫡系,赵恒甫是名门之后当世大儒。
  大楚历经四十年不遗余力的推崇儒家颇有成效,就连宋凤林,哪怕宋氏被覆灭宋凤林都没有想过脱离大楚自立。
  这已经是两人第二次谈及这个话题,宋凤林已经比之上次要镇定得多。
  “给阳关有近十万北军,燕国又虎视眈眈,南边还有岱州瑞昌两座大城,而我们夹在中间腹背受敌,你想吞并北疆谈何容易。”宋凤林提出的都是切实的问题。
  “我不要岱州和瑞昌,以湟川为界,先收复湟川以北沿岸的失地,断了北军的后路。”刘湛思路清晰。
  “如今流民源源不绝回归,我们不缺人,缺的是钱粮,沿着湟川沿岸往北推进,打下燕军占领的城池便有了粮草。”
  刘湛拉着宋凤林穿过廊坊来到书房,宋凤林见他没穿上衣,忙让李阿三去拿。
  “你看这里。”刘湛指着地图。“我最终的目标是拿下禾仓县,卢丰县,宝坪县,丰塘县。”
  刘湛的手指在苍霞平原上滑动,划拉了大半个苍霞平原。“我不动给阳关、栎阳关、范阳关、敌军来了便平原作战。”
  “防线拉得这么长,敌军来了会不会顾此失彼?”宋凤林马上看出问题。
  “上回打禾仓县缴获了近五千匹燕马,咱们的骑兵能突破两万,有两万骑兵足够转场。”
  刘湛又点了点羊背坳。“羊背坳正好处于我们防线的中央,我会在这里建立中军大营,不管出兵驰援哪一方时间也不会超过半天,骑兵更是一两个时辰可到。”
  “不仅如此。”刘湛搭着宋凤林的肩膀。“卢丰县有一片肥美的水草地,十分适合养马,我打算拿下卢丰县后建立跑马场培育马匹。”
  这一切都是刘湛深思熟虑后才下的决定,宋凤林最终被说服。


第90章 燕军南下
  七月盛夏,帝京被热毒的暑气笼罩,太阳炙热得仿佛要融化一切。
  中原大旱!
  旱情笼罩四郡八州之地,农田绝收十之八九。
  文帝率领百官祭天,斋戒七日,天空依然干净得没有一丝云彩,甚至连半点风也没有,整个帝京就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人心逐渐惶恐。
  就是在这个时候,齐云军攻陷卢丰县的消息传回,百官每日早朝围绕这个问题争执不休,却谁也不敢给刘湛拍板定罪。
  说到底刘湛还没有叛国,要是逼急了真的叛国,这个责任谁能承担得起,就连周澶也不敢下定论。
  对此赵恒甫和刘同新的心情当真复杂。
  他们去信问刘湛何意,刘湛的回信很直白,谁打下的城池归谁,他不可能把城池拱手送给周澶,并直言让两位别管随便朝廷如何处置。
  赵恒甫十分不赞同刘湛的做法,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封信批评刘湛。
  很快到了八月,中原依旧大旱,整整三个月的酷暑没有下一滴雨,河道枯竭,农田开裂,秧苗坏死,已经可以预见今年明年的饥荒。
  就是在这样的惶恐不安之中,西夏灭国的消息像惊雷一般落下。
  彼时刘湛正在卢丰县视察防务。
  张小满带着探子得到的消息追过来回禀刘湛。
  “西戎胡人每过一地实行三屠政策,男女老幼无一幸免,短短一年竟将西夏国内百姓屠戮一空近乎灭种!西夏王带领残部逃到漠北,却被鲜卑胡人所杀,西夏王族已然绝户。”
  风吹低了荒野上的枯草,远处工地传来鼎沸的人声。
  刘湛面色冷凝。“回晋阳告诉宋先生,把商行撤出汉中互市,西戎要南下了。”
  在此风雨欲来之时,大楚朝堂却在争执给先帝的二皇子上封号一事。
  赵恒甫力荐应当按礼制予以郡王爵,以彰显天子的仁爱。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